在杭州蕭山開發區萬向集團總部的展廳里,有三個展區分別展示汽車零部件、清潔能源產品以及萬向創新聚能城的微縮模型,這三個部分別代表著萬向的核心業務以及未來愿景。這家由魯冠球在1969年用4000元創立的農機修配廠,經過49年的發展,一躍成為一家營業額超千億元的跨國企業。

萬向有一句著名的口號是“奮斗十年添個零”,即日創利從1970年1萬元,1980年10萬元,1990年100萬元,到2009年日創利達1000萬元,現在這些目標全部實現了。改革開放創造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讓這樣一個農機修配廠用自己的拼搏、創新和奮斗不斷改寫命運,從一個零部件小廠變成全球諸多頂級汽車的配件供應商,從汽車零部件向清潔能源以及更廣闊的新市場發展,萬向集團是中國制造企業的一個優秀代表和縮影。

質量不是一天打造出來的

企業在市場上的敲門磚和立身之本是產品質量,尤其是汽車零部件,這無論是在國內市場還是國際市場,從來都是鐵的定律。

萬向集團資深副總裁管大源對《中國電子報》記者說:“早期的萬向是草根出身,能夠在市場站住腳完全靠的是質量?!?/p>

有句話說,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萬向質量品牌的打造同樣如此。

上世紀80年代,中國汽車市場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于是,很多零部件企業都急于滿足市場的需求,并沒有將太多的精力放在抓產品質量上。但是萬向魯冠球卻要求企業必須把產品的一致性、穩定性做好,要求萬向的零部件產品必須符合省優,必須獲得部優、國優。當時萬向是汽車零部件領域唯一獲得國優銀獎的企業,而這個獎項的獲得,是通過工廠改造,通過培訓,通過方方面面嚴抓舉措獲得的。凡是有質量問題的產品必須報廢。1980年,萬向將存在質量問題的3萬套價值43萬元的萬向節送往廢品收購站,全體職工半年沒有獎金。正是通過這樣的教育,讓質量意識和質量文化扎根員工、扎根整個企業。

1984年,魯冠球出國考察,看到汽車零部件無論是在質量上還是外形設計上,國內產品都與國外產品存在距離?!叭绻麌鴥仁袌鲂枨蟠嬖诰窒扌?,那我們就進軍國際市場,到更大的市場、以更高的質量要求自己,讓自己升級?!敝两?,萬向錢潮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平一還能記得起當初出口的艱難情景。當初與國際間的交流不像現在,需要通過進出口公司代理、報銷,需要到廣交會等展會上尋找渠道,直到1988年取得了外貿進出口權、1994年在美國設立子公司,萬向走向國際市場與產品出口才便利起來。

即便是出口渠道不甚暢通,即便是質量一開始無法獲得認可,萬向還是堅持走出去。在汽車零部件開始出口國外的1984、1985、1986年,萬向出口一直是虧損的,而且一開始出口的零部件并沒有進入原車市場,而只進入了汽車維修配件市場,因為質量無法到達原車廠的要求。但萬向就是在這個過程中堅持不斷對標,更新設備、培訓員工、建立實驗室、改進技術,向豐田學習質量管理、建立全面的質量管理體系,并不斷改進,漸漸地,萬向產品的質量得到國際市場的認可,出口訂單開始不斷上升。上世紀90年代,萬向汽車零部件開始少量進入主流市場,2000年之后大規模進入通用主流市場。

今天萬向產品的質量,是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的名片,也是中國制造企業的名片。2015年,萬向獲得中國商標領域唯一的最高榮譽獎——“中國商標金獎商標創新獎”。

管大源說,過去萬向的質量更多是靠人為管理,現在是靠技術手段。目前萬向擁有國家級技術中心、汽車零部件國家級實驗室、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獲得專利1800余項,其中發明專利2000項。

記者參觀萬向精工投資2.6億元建設的智能制造車間時,看到這里有16臺機器人、9臺行架機器人,配置了自動在線監測系統和在線制造監控系統。萬向之所以推動“機器換人”,“通過車間自動化、智能化、數據化改造,能夠進行更多的制造優化,能夠創造更高效率、帶來更高質量?!比f向研究院院長陳軍向《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

在家門口打造“未來之城”

萬向從1998年開始探索構建全球資源整合、產業鏈互動創新、企業全面協同的“三位一體”技術創新體系,通過這樣的探索,外部實現全球創新資源的整合與產業鏈合互動創新,內部建立“一核三全七機制”的全面協同創新管理體系。萬向基于這樣的模式研發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汽車零部件及系統關鍵共性技術,包括汽車底盤系統集成技術,輪轂單元技術,汽車萬向節技術,汽車電子技術,電動汽車底盤系統及電池、電機、電控技術,其中萬向節技術擁有發明專利13項,國內主流市場占有率70%左右,全球市場占有率12%以上。因為這樣的協同創新,萬向開始在汽車零部件的國際產業分工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目前,萬向集團的萬向節全球規模第一、輪轂單元國內市場規模第一、等速驅動軸全球規模第三。

在汽車零部件不斷取得一個又一個規模第一之后,“魯冠球董事長開始思考未來的汽車發展方向,在他看來新能源汽車一定是趨勢,而清潔能源的核心是電池?!辈┦慨厴I就進入萬向集團的陳軍向記者透露了萬向集團之所以要在1999年進入新能源領域投入研發電池技術的原因。

于是開啟了萬向累計投資近百億元的清潔能源的自研發、并購、投資行動。2011年,萬向投資美國EnerI公司,引入先進電子模組技術及三元電池技術;2013年,收購全球頂尖的電池技術公司美國123系統公司,擁有了世界領先的納米級磷酸鐵鋰材料技術、12伏特啟停電池技術、大規模并網的電網儲能技術;2014年,收購美國萊頓能源的鈦酸鋰電池技術;2016年,投資美國固體能源、離子材料、沃凱等一批前沿技術創新公司。

到目前為止,萬向集團擁有了動力電池、啟停電池、儲能電池等生產研發能力,技術處于國際領先,全球擁有7個研發基地和制造基地,電池業務訂單超過300億元。

2016年,萬向在美國投資的豪華混動跑車Karma正式下線;2017年5月,2018款的Karma豪華混動超級跑車在莫雷諾谷工廠交付客戶,在北美14個經銷點面向全球進行銷售。至此,萬向的新能源發展路徑越來越清晰,從新能源電池到新能源車,再到打造新能源創新城。

現在接盤萬向的是魯冠球之子魯偉鼎,他表示:“家父一生,創建了萬向,留下了精神。我要做的,是創建萬向創新聚能城,留下奮斗的足跡?!边@個總投資約2000億元、占地8.32平方公里的創新聚能城,將分為三個部分:一區以智能制造為根基,打造產業生產動力區;二區為智慧城市國際化的互動社區;三區為國際一流的研發基地。據透露,魯冠球曾表示,一直希望萬向走向全球,成為全球化的企業,未來希望在家門口就能夠造一個國際一流的產業城,讓更多的全球化企業來這里創新。它是一個有產業、有科技、有城市,又有新能源及數字經濟等概念的“未來之城”。(記者 李佳師)